
2022年4月,中国美术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(EDNA Joint Institute, China Academy of Art)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成立,许可证编号为MOE33FRA01DNR20222291N。这是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。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在现有的中德、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基础上,呈现出“一对多”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。
SCHOOL
INTRODUCTION
中国美术学院(英文名称China Academy of Art,国标代码10355),前身为国立艺术院,创建于1928年,现为浙江省人民政府、文化和旅游部、教育部共建高校,国家「双一流」建设高校,美术学学科入选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」。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,美术学、设计学均获评A+,艺术学理论、戏剧与影视学分获A-、B+,学科综合水平居全国艺术院校之首。学校坚守「建设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」的办学定位,着力培养「品学通、艺理通、古今通、中外通」的「四通」人才。学校办学主体位于浙江杭州,现有杭州南山、象山、良渚和上海张江四个校区。

COLLEGE
ORIENTATION
SCHOOL
FEATURES
中国美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以“国际化、跨学科、产学研”为办学特色,培养具有跨文化、跨学科、跨行业协作能力,面向未来的国际化设计创新人才。
RECRUITMENT
PLAN
层次 | 专业名称 | 学院名称 | 招生计划 |
本科 | 环境设计 (中外合作办学) | 中国美术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| 25人 |
艺术与科技 (中外合作办学) | 25人 | ||
产品设计 (中外合作办学) | 25人 | ||
硕士 | 艺术与科技 (中外合作办学) | 30人单学位(2022年开始招生) 30人双学位(2023年开始招生) |
MAJOR
INTRODUCTION
环境设计专业研究人与居所的场所关系,重视建筑、景观和室内相关学科间的整合互动,探索数字时代环境空间设计与虚拟现实表现孪生共塑的研究与实践。本专业依托中国美术学院一流设计学科群的学术基础,结合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空间设计(Space Design)专业紧密对接社会服务的教育理念,注重人文艺术素养、跨界设计思维、综合技术表现的基础能力培养,树立起人文设计与数字技术交织的复合视野。通过专业系统学习,致力于培养学生“设计思辨叙事”、“整体环境构建”和“空间艺术表达”三大专业核心能力,面对未来社会的需求发展、数字化趋势、体验行为变化等问题,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设计解决方案。
产品设计专业以人的感性认知与科学实验互动为要,以社会服务与教学实践共生为道,并以“用户为中心”的价值创新规律,探究设计造物的内在实质。本专业教学依托中国美术学院“产品设计”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学术基础,结合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(Product Design)紧密对接社会服务的教育理念,致力于培养具有思辨精神、国际视野、跨界合作能力的复合型产品设计类人才。通过专业系统学习,引导学生掌握 “产品设计思维表达”、“产品易用性设计”、“产品全流程设计”、“产品服务系统设计”等专业核心能力,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、发展趋势、消费行为等问题,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设计解决方案。
艺术与科技专业关注艺术审美感知和数字化思维的交叉跨界,立足于数字社会的发展战略,强调技术的包容性、可持续和人文关怀,通过数字设计跨专业探索“人文与科技双向互通”的建设范式。本专业教学依托中国美术学院”艺术与科技“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基础,结合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数字设计(Digital Design)专业紧密对接社会服务的教育理念,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感知、数字化思维和跨领域合作意识。通过专业系统学习,培养学生掌握数字设计领域的“数字媒体设计”、“交互界面设计”、“用户体验设计”和“信息可视化设计”等专业核心能力,为新时期数字社会和设计学科面临的新需求、新问题提供创新思路和跨界方案。
“艺术与科技”硕士研究方向高度重视人文艺术在创造和创新中的价值,并充分利用当下最前沿的科技工程手段,来研究当下与未来社会的各种设计需求,给出创新型的设计方案和解决策略。本硕士研究方向以 “空间可持续设计”、 “智能产品设计” 、 “数字媒体设计”三大前沿领域为主要研究内容,致力于数字场景建构、虚拟现实体验重塑、多维空间数字创新的研究和实践,应变于新,启运未来。学生可根据不同研究领域进入相应实验室进行学习,包括理论教学、专题研讨、工作坊、企业实习等,学生可赴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交流,进入法方实验室学习。
欢迎广大考生报考!




▲点击上图查看23届浙江高职定向精品班招生简章